在最近的工作中,经常遇到新手驾驶员.由于给新手做陪练的原因,尝试着总结了点不成熟的经验.希望大家给与真诚的指正.
首先,熟练的操作是对驾驶员精神上的一个解放.
动作的熟练和精神上的解放为更好的完成驾驶任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当驾驶员能够做到熟练操纵以后,就可以对节油,延长机件使用寿命,保证安全驾驶等进行探索.熟练动作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重复特定动作,而不能针对不同情况作相应的处置.这点很重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提高技能水平的唯一途径.所以,作为一个高水平的驾驶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并与实际操作能力结合起来,驾驶才能达到高水平阶段.
在驾驶初期,学员情绪紧张并出现很多多余的动作,错误的动作,甚至全身肌肉也参加收缩和运动.随着操纵技能的形成,紧张状态和多余动作就会逐渐消失.多余的动作的出现,主要是大脑部分兴奋过程扩散的结果,而紧张过程是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之间斗争的表现.由于过多的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分散了学员的注意力,所以工作效果差,而且容易疲劳.
在这个阶段的强化训练中应该多注意克服并淘汰掉那些多余的不良的动作,逐渐的强化那些有效的标准的操作动作,逐渐建立起定型的东西,达到标准操作动作的熟练程度.当熟练掌握了标准的架势动作以后,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就会消失,动作变得省力,而且轻松灵活,不易感到疲劳,因此工作效率会提高.
在技能不熟练期,学员往往需要借助视觉来控制动作.通过训练不但动觉和视觉之间形成了联系,而且动觉的控制作用会逐渐替代视觉的控制作用,甚至可以完全脱离视觉控制,在单靠动觉的控制下也能顺利地操纵各机构.比如说,在初期的操纵中,不管是变速杆,还是其他的操作,甚至是离合器或者刹车油门,总要看一下才放心.总要用眼睛来看,这样对于车辆外部和周边的情况的观察便会疏忽很多.而当驾驶技能熟练了以后,可以完全不用眼睛看就能娴熟的操纵各机构,只依靠动觉来控制手脚的动作.尤其是在手动挡车型中,很多动作是靠触觉和动觉来完成的.当技能达到自动化后,随着视觉控制的减弱和触觉以及动觉控制的增强.不但能熟练操纵汽车的动作,也有更多的精力来照顾观察其他方面的交通情况.
其次,在交通事故中,人为的因素往往占据很大的比重.
而人为因素中,错误的观察又占了大部分.除此以外判断错误以及误操作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比如立体盲,疲劳,药物,酒精等等其他的因素也都比较容易理解.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发生判断失误呢?在驾驶过程中,要求我们随时感知外部的各种信息.比如说道路的宽窄,软硬,前后来车的速度以及运行的轨迹,行人或者非机动车的速度以及轨迹等等.这其中任何一项判断有误,都会导致交通事故.
比如:在3月10号那天,我为一位周小姐做陪练,因为她已经考取了驾驶证所以放心的让她开车上了海尔路的高架桥.而在行驶中遇到前方有临时建桥搭建的涵洞.她在过涵洞时,判断明显失误.当时车速在60公里左右.提醒已经来不及了,迅速进行方向的干预修正.当行驶过涵洞后,小周也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连说惊险.这个事件就是典型的她对于车辆行驶的轨迹判断失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目测不准确形成的.针对小周的这种情况,及时的调整了她的训练内容.重点训练她的目测能力.经过两次的系统练习.她有了显著的提升.
最后,在新手中还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驾驶中对于危险的推理不够.在交通事故中,也常常因为缺乏思维而酿成交通事故.推理与驾驶员掌握的知识有关,掌握的越多,思考问题时越能推理.做出的判断越正确.例如,在驾车超越停止在车站的公交车时,一定要减速,并与公交车保持足够的横向安全距离.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在超车时,突然从公交车头部出现的过马路的人.现实生活中,因为这种情形引发的事故数不胜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