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的奇言怪语
——摘自曾奇峰在武汉科技学院演讲会的现场对答
问:爱情怎样感觉到?
答:最好的方法是用鼻子去闻。
问:为什么说恋爱始终是女尊男卑?
答:我想可能是一种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关系。女性的方法有点像武当功夫,以静制动,以被动的方式争取主动,后发制人。只不过男性往往没有明白其中的机巧而已。
问:为什么大学里恋爱现象特别严重?
答:我是医生,我只把“严重”这个词用在疾病上。我想,大家都是十八九岁的年龄,这个年龄应该做什么自己知道。
问:喜欢上好友的男友怎么办?
答:如果他还没结婚,你就还有机会。
问:作为一名暗恋他人者,应该保持一份什么心态?(我是一名女生)
答:把暗恋变为明恋。
问:面对女生,胸中茫然,不知说些什么,怎么办?
答:如果只对某个女生如此,就是正常的。
问:我有一个男朋友,一开始我感觉很好,可后来发现他有很多毛病,怎么办?
答:你可以试着自己回答这样一些问题: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没毛病的人?
你为什么开始没有发现他的毛病,后来却发现了?
如果他的毛病没有改掉的可能,你会不会还爱他?
他的哪些毛病是你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你永远不能容忍的?
他的毛病分别可能对你和他自己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别人是否也认为他有你认为的那些毛病?
你是否发现了一位你认为毛病较少的男性?
——回答了以上的问题,你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问:父亲因为外遇和母亲离婚,我如何和父亲相处?
答:我们的父辈往往有一些非常特殊的经历,我们也许不能够完全理解,因此敌视的态度是不对的。试着和他沟通。
问:与父母有“代沟”怎么办?
答:从理解上讲,年龄相差二、三十岁的两代人之间没有“代沟”反倒不正常了。
交流是填平代沟的唯一方式。
“沟”的害处就是妨碍甚至损害交流。
要在有“沟”的情形下使交流通畅,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一是改变交流形式,比如把父母与子女之间随意的交流变成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交流。做子女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父母都可能因为任何事情说上自己几句。我们不是圣人,我们并非每一分钟都做好了接受批评的准备,我们可能会因受批评而恼怒。相反的情形也存在,即有较强反抗意识的子女可能随时随地批评父母,父母当然也不可能接受。但如果我们每月或者每周开一次所谓“家庭民主生活会”,将过去一段时间的事敞开来谈,由于大家已经为接受批评做好了必要的心理准备,也就不大可能因批评和被批评而发生冲突了。你肯二是花一点时间讨论一下父母和子女各自的“职责范围”,明确哪些事可以自行决定,哪些事必须与对方商量。家庭的“管理”和企业的管理一样,必须职责分明,才能运作得好。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做是否太机械了,与家庭应有的随意气氛不相符。但我们不要忘了,大气候的过分随意会极大地使身处其中的个人不能“随意”。如果没有规则,也就不可能有自由。
……
问:大学的时候交朋友是否是相互利用?
答:我在大学的时候交了最好的朋友,现在有时互相帮帮忙。
问:自己受到伤害了,当时不敢发泄,后来很难受,怎么办?
答:我们应该对宽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当我们受到攻击的时候,应该表示一点愤怒,当然要用真诚的态度表现出来。
问:你很讨厌一个人,又要和他相处,如何处理自己的烦闷、压抑?
答: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讨厌一个人,可能因为他身上有与自己相同的东西。我们喜欢的往往是自己没有的东西。
问:为什么我会觉得周围的人很庸俗?
答:这是自己压制自己的一种表现。我们有时用一种强大的价值体系来压制每一个人,包括自己。
问:我对别人热情如火,别人却对我冷若冰霜,怎么办?
答:别人对你冷若冰霜的原因可能就是你对别人热情如火。
人际交往有一个距离,为此两个人谈恋爱,一方特别热情,另一方不比他热情,结果质量只会是另一方那么高。所以过份热情是一种浪费。
问:无意中伤害了别人,怎么办?
答:解决这类矛盾的唯一方法就是交流。
问:有一异性朋友,他有了女朋友,还可以像从前一样同他做互帮的好友吗?倘若因为他已有女友而觉得失落痛苦,这是否正常?
答: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除非你是在女儿国或男人国,你不可能只交与你性别相同的朋友。
在所有异性朋友中,只有一个能够成为你的“亲密”男友,其他人则只能成为你所说的互帮的男友。这样的互帮的男友有女朋友又何妨?
倘若你因为他已有女友而觉得失落痛苦,那可能有以下两种原因:
一是你觉得他有女朋友以后可能会疏远你,你的痛苦失落就像一个要好的友人搬迁到了另一个城市居住一样。别离是人生常有的事,你慢慢地就会淡忘的;另一种情形则可能是,你爱上了这位朋友,你或者没有意识到你爱上了他,或者意识到了而没有表达。这时你需要重新评估一下你对他的感情。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不管是从道德还是从法律角度看,你都还有机会。
利用还是不利用这个机会,请你自己决定。
问: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人心理有问题?
答:A、智力是否基本正常。B、意识是否正常。C、感觉是否正常。D、思维是否正常。E、情绪是否正常。F、意志是否正常。G、行为是否正常。
最后,如果有以上的某些异常,那他或她有没有觉得自己不正常,有没有就医的愿望;如果有,表示病情较轻;如果没有,表示病情较重。
——提醒读者千万注意:一定不要轻易将自己和他人按照上面的标准对号入座,要做出正确的诊断,只有去找心理医生。对真正有心理障碍的人,大家也一定要满怀爱心地对待他们,不要因此而歧视他们。心理障碍不是一种错误,而是一种疾病。每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都有着一段催人泪下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