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文章 > 一般心理文章 > 详细内容
最初的梦想
作者:徐子寒  发布时间:2013/5/23  阅读次数:2247  字体大小: 【】 【】【
     有这样一个故事,我是在《心理学与生活》那本书上看到的。

      有个美国老人酷爱歌剧,每个周六的中午他都要把收音机开得很大声的听他的《茶花女》,可是总有一帮小混混挑衅地在他的窗户外面叫嚷各种难听的话。他们的叫嚷声很大,以至于老人听不到自己钟爱的歌剧,于是老人反击,对方继续叫嚷。

     又是一个周六,那群小混混准时来挑衅,老人这次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的声音实在是好听极了,我甚至都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请继续尽可能响亮的喊叫和尖叫吧,如果你们这么做,我就给你们每人25美分。“他们真这么做了,老人给了他们钱,他们惊喜万状的离开,意外的横财让他们高兴不已。

     接下来的周六他们又来了,老人再次表明很喜欢他们叫嚷的声音,但是因为自己只是个修鞋匠,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你们的声音,所以今天给你们一人10美分。

    “你把我们当什么?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一角钱给你喊,你那点钱,省省吧。”他们边说边愤愤的离开了。

     再一个周六,以及之后的每一个周六,那帮小混混拒绝回来冲着老人的窗口叫嚷,因为他们觉得老人很吝啬。

     老人从此每个周六都可以专心致志的听他的歌剧了,声音放得很大,清清楚楚,而且不用担心那帮孩子再来打扰他。



     我看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有很多的疑问,为什么老人的行为那么有效?为什么从25美分降到10美分孩子就不来了?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思考,让我们一起分析分析吧。
  

很明显,这个老人是聪明的,他将孩子们故意朝他吵嚷的动机或者说支持性的力量,不动声色地从获得乐趣变成了获得金钱。获得乐趣这一点,老人是无法控制的,但金钱可以控制。在孩子们为了钱而去叫嚷以后,只要老人不给钱了,孩子们自然就不会去叫嚷了。孩子们忘记了当初他们最早叫嚷的目的是什么了,最后这个叫嚷的行为也就没有了。

      想想自己,曾经有过很多不同的念头,由于别人的种种干扰或者指责,就此也就消灭了自己那点独特的想法,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忘记了原来做自己是那么的快乐和自由。

      对于学习,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天然具有很强的学习欲望,例如乱涂乱画,问这问那……这些都是天然的学习动机,如果一个人总能在自己兴趣的支配下学习,那迟早会成为某一行的杰出人物。因为兴趣是学习一切东西的永不衰竭的核动力。遗憾的是,很多人的天然动机都被老师和家长偷换了,也就是说为了兴趣学习变成为了老师家长学习。当老师和家长有一天不再管孩子了,孩子不知道该学还是不该学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就像那些叫嚷得不到钱的孩子们,不愿意再学习了。

   这种类似于那个美国老人干的事情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不知不觉的让美国老人得逞。看到这样一个微博,一位家长总算挤出一天的时间陪孩子出去玩,可是在外出的路上遇到堵车,家长和孩子都很愤怒,生气。但这位家长忽然意识到,今天的目的就是陪孩子,不要让堵车这件事破坏了最初陪孩子的美好心情,只要孩子在身边,有家长陪着就好。

      写到这,让我想到了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像往常一样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  最想要去的地方  怎么能在半路就放  ”

  


  

来源:原创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1]
    暂无已审核评论!
心灵救助 | 网站地图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青岛心理咨询预约电话:0532-88688578    0532-85775769    QQ在线:2849099332      邮箱:siweier@yeah.net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山东路1号2号楼17C(滨海花园 海丽楼17楼C户)      版权所有:青岛思维尔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ICP备09056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