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文章 > 一般心理文章 > 详细内容
空间影响心理:打扫房间,打扫心情
发布时间:2011/9/13  阅读次数:2921  字体大小: 【】 【】【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总有人对这种“扫帚论人生”很不服气,比如,在《大侦探福尔摩斯》中,大侦探就把自己乱糟糟的屋子叫做“井然有序”。但不管你有没有扫天下的野心,不管你的物品是如何的乱中有序,一个宽敞整洁的屋子可以让人心情更加平和—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空间感影响心理

       人们的心理感受和空间感受是相对应的。我们总喜欢借用空间上的方位词来代表一些褒义或贬义。我们瞧不起向下流的水,立志要争个上游;讨厌小气,喜欢大方;认真叫仔细,马虎叫粗心……但是上下、大小、粗细这些词语都是无辜的,它们并不存在任何高低贵贱,都是为人类服务的。之所以要用这些方位词来表达积极或消极的感受,是因为我们对这些空间方位更熟悉,比如,在三四个月的婴儿时期,还不懂得语言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能够理解上下大小这些概念了。分析这些具体的空间概念比分析我们的内心感受要容易得多。因此这些空间上的概念也促进了后来对抽象语言的理解和学习。抽象的内心感受需要借助具体的空间方位概念来表达,不知不觉中,这些空间的距离也影响了我们内心的感受。

       有的人不把屋子收拾干净就不能安心干活,因为心里好像也随着乱糟糟的屋子变得烦躁不安,随着房间的整洁有序归于平静。Windows操作系统的设计者本来一定是想用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为用户营造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是它无法改变用户的习惯,还是有人喜欢把桌面上铺满各种图标,尽管自己看着都觉得烦乱。

       有些人本能地发现了空间杂乱对心理的影响,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人们就会利用这一点。有人忽悠你去旅游,散心;还有人怂恿你买车买房,换一个更宽敞的空间,别再挨挤了,这对你的身心都不好。但心理学家Boroditsky要做的是证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而不只是人们的“心理作用”或者商人骗钱的花招。他发现,如果一个积极词汇写在屏幕的上方或者一个消极的词汇写在屏幕的下方,人们对这个词汇的反应会更迅速。相反,如果把消极词汇写在上方而积极词汇写在下方,人们的反应则会比较迟缓。这说明人们将积极的词汇和“上”这个方位联系在一起,而将消极的词汇和“下”这个方位联系在一起。同样,人们在描述权力关系时,运用垂直方位概念比水平方位概念更容易让人理解。汉语中有上下级、上访、上贡、下乡、下基层这些词,说明中国人的思维中,权利是垂直方向的概念。

物体之间的距离左右着心理感受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Lawrence E.Williams和John A.Bargh继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请了一群大学生,以检测新考题的名义,让他们按照指示,在坐标纸上画出对应的点。这些坐标指示对应的点可以分为3类:布点比较密集、布点比较稀疏以及点的分布不密不稀。然后,心理学家再以考语文的名义,让刚才的被试者看一段事,并给这件事的可笑程度打分。他们发现,刚才画过“稀稀拉拉”的点的参与者觉得故事最可笑,相反,画出的点“密密麻麻”的那部分参与者觉得故事最不好笑。也就是说画过“稀稀拉拉”的坐标点的参与者比画过“密密麻麻”的点的参与者的“笑点”要低,前者更容易发笑。

       那对其他事情呢?他们又找来另一群大学生,但这次是先画点,然后再看一段暴力描写,并评价这段描写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这一次反倒是密密麻麻组感到的影响更大,他们看到了这段描写中更多的消极内容。好像画过了密密麻麻的点之后,人们就会变得更加紧张和悲观。物体之间的物理距离自动地在人的脑海中转换成抽象的心理距离,并影响我们对外部世界的判断。看来,如果要想开点,其实可以先试着“看”开点。看见的物体之间距离越远,心理距离也就越开阔。这些或疏或密的点可以影响人们对笑话和暴力的评价,我们每天都要围着转的办公桌和起居室的整洁程度更能影响我们的心情。

       不过,“紧张”也不完全是件坏事。两位科学家还发现密密麻麻组比稀稀拉拉组对危害的认识更加深刻。这一点对减肥很重要。在让参与者分别标出比较健康的食品(酸奶、燕麦之类的)和比较不健康的食品(冰淇淋、巧克力之类)的热量值时,所有人对前者的感觉都差不多,但稀稀拉拉组却严重低估了比较不健康的食品的热量值,因为他们对危害的感觉相对没那么强烈,对高热量的危害性表现得过于盲目乐观。不仅如此,稀稀拉拉组的感情也比较淡漠一些,他们没有密密麻麻组的参与者那么多愁善感,甚至,也没有他们那么依恋自己的亲人。

       人们对空间距离的感觉和心理感受是存在着关联的—越远越安全。早在1956年,进化论学家坎贝尔(Campbell)就指出视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它可以自动地从环境中搜索出安全的地方,让人类对未知危险做出准备。同样,看到危险时也会调动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感。最近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这种现象。Mobbs等科学家发现前脑和中脑在加工自己和危险物距离的同时,会针对这些距离的大小进行危险程度的评估,并产生不同的反馈。

       除了空间上的距离可以影响人的判断,温度、味觉等等,可以说我们能够构成比喻的感觉都可以影响内心的判断。我们常常用“热情”和“冷漠”来形容一个人,不只是这个人的态度和行为让我们感到温暖或者冰冷,相反,如果我们自己本身体表温度高,眼中的他人也会更加温暖热情。

       为什么客观感觉会改变我们主观的判断呢?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可以解释这种现象。人类认知的发育是通过感觉运动经验得来的。口唇期的婴幼儿看到什么都喜欢拿来啃啃,那个时候,我们只能靠抓、听、闻这些最直接的感受来认识这个世界,看到什么都要把手伸过去。渐渐地,我们学会了抽象思维,但这是建立在具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的,尽管东西不在眼前,但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之中。再往后,我们头脑中具体的印象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比如说,我们吃糖时会高兴,有一种积极的情绪,有人告诉你,那就是“甜”。吃糖时的积极情绪总是与“甜”同时出现,建立了比较牢固的身心反应。这样,当我们说一个人笑容甜美的时候,就会感觉到那种积极的情绪。人们发现这种表达的效果很传神,于是比喻也就成了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为了获得一个好心情,是该打扫打扫屋子,打扫打扫心情了。


思维尔青岛心理咨询:从心开始让人生更美好

青岛心理咨询:0532-85775769        15965566351

免费心理咨询:15315328695(周一~周五 14:00~16:00)

在线心理咨询QQ:348656954

心灵救助 | 网站地图 | 合作加盟 | 关于我们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青岛心理咨询预约电话:0532-88688578    0532-85775769    QQ在线:2849099332      邮箱:siweier@yeah.net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山东路1号2号楼17C(滨海花园 海丽楼17楼C户)      版权所有:青岛思维尔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ICP备09056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