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虚拟 回归现实 成就未来
——闫生老师“网戒在家庭”公益讲座有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内容的丰富、学习成绩的预期,“青少年网瘾问题”,越来越引起家长、教师、乃至全社会相关人士的普遍关注。带着关注、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大家于1月7日上午如约而至澳门路27号的青岛思维尔心理咨询中心(爸妈在线青岛市心理咨询中心),参加由其主办的“网戒在家庭”主题公益讲座。
从隆冬的外面,一进到东单元201的房间,便被一股“热浪”拥裹着。这不仅仅是因为室内有暖气,更主要的是因为来的人太多了,有心理咨询师、有教师、有家长、有媒体记者,有心理爱好者。。。。。。场面可以用“爆满”两字来形容。讲座开始后,仍有不少人陆陆续续赶到。可想而知,网瘾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为了让与会人员对中心有个全面、概括性的了解,主办方首先言简意赅的对中心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随后,在热烈的掌声中,闫生老师的公益讲座开始了。用闫生老师自己的话讲:这次主题,特别是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讲座,颇具一定的挑战性。而后,闫生老师详述了有关青少年网瘾的形成、家庭如何防治等问题的思考及治疗。最后,详细回答了与会者提出的问题。近3个小时的公益讲座,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在一片掌声中圆满结束。以前,我也曾听过闫生老师的讲座和授课,与以往不同的感觉是:这次的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颇有些形散而神不散之韵味,令人颇有些回味。
在针对青少年网瘾方面。闫生老师首先以一连串的提问方式直奔主题:我们能否接受新时代带来的挑战——“网瘾”这个现实?“网瘾”到底是谁造成的?我们的孩子是否真的出了问题?谁该为孩子的行为负责?面对孩子的“网瘾”,家长是否肯承认我们有责任?治疗师可以尽职尽责地使用心理学技术,有效地治疗孩子的“网瘾”,但当孩子踏进家门,家长又会如何影响孩子的上网习惯呢?为什么有些家庭的孩子就没有上网成瘾呢?。。。。。。“网瘾”一词是被中国人定义的,令世界人士震惊。 随着问题的提出,闫生老师将与会者带进了对“网瘾”这一现实问题的进一步探索中,探询着“网瘾”背后的恩恩怨怨、爱恨情愁。
从某种角度而言,家庭就是一个系统,闫生老师强调,孩子的问题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我们应从家庭系统着手,寻求解决之道。父母在其自身的成长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会习得其原生家庭的养育方式,加之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便不知不觉地实施了“经验主义”的、“自以为是”的教养方式,爱与受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家庭结构开始失衡。针对孩子的“网瘾”问题,一些家长担心:上网会浪费时间;会形成人格障碍,削弱与家人、朋友间的人际关系;会有轻生念头,生活失去意义;会禁不住色情网站的诱惑,走入歧途。。。。。。。家长的担心无可厚非,问题是如何做?
“批评”?“有效吗”?闫生老师在提问之后指出:批评开始也许是有效的,它可以迅速地让小孩子闭嘴、停止网游。但是,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将从此难以进入,教育之门也将随之而闭合。因为批评的背后隐含着指责,孩子的自尊受到损害。此时孩子的防御本能被激活,他毫不迟疑地举起盾牌,防御、阻抗批评,为尊严而战。一次又一次的批评,一次又一次的阻抗,最后演变成习惯性行为,孩子、家长各为自己的尊严而战,直至白热化。结构失衡,系统崩溃。这是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愿看到的。
“怎么办”?对此,闫生老师列举了他身边的案例:一个已经厌学在家的孩子,焦虑的父亲在闫生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沟通技巧,有效地改变了孩子的行为,家长不再被老师召唤。沟通技巧又是什么呢?首先,是接纳。当今社会,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几乎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之一,网络覆盖了世界。成人已经无法离开计算机、网络,为何要拒绝孩子接触网络呢?当窗子打开时,难免有几只蚁虫飞入,又何妨?家长要善于从“网瘾”行为背后挖掘出孩子的优点,特质。如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我们可以认为他还是蛮有一定毅力的;又如孩子上网会削弱与家人、同学间的关系,家长可以引导虚拟世界的人际关系到现实世界中来,并告诉孩子网络中可能的陷阱,但决不能加以
其次一定要教会孩子分辨虚幻的网络和现实的区别,使孩子全面感受真实的人生。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思维尔资深网戒专家、亲子教育专家闫生老师认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有网络迷恋的现象,孩子之所以出现网络迷恋主要原因在家庭,闫生老师主张,哪里摔倒就一定要从哪里爬起来,让孩子成功走出网络迷恋的最佳出路就是回归家庭,从家庭里找原因、在家庭里做调整。
最后闫生老师还给大家提供了一为期三个月的网戒工作坊,三至六个家庭为一个网戒小组,与有需要的家长一同走近网络迷恋、走进孩子,让网络迷恋远离孩子和您的家庭。
通过这次公益讲座,我深深地体会到网络并不可怕,教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家长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成长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会内省,才能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成长。